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中心 >团体会员动态
刚刚,“武大造”经过中国!
发布时间:2023-01-29     来源:武汉大学     浏览:885次

“我有几行代码,在太空里”

在武大,有这样一群人

于浩瀚宇宙中,以珞珈之名

写下属于武大人的星空神话

如果你正抬头仰望晴空

请为武大人的“航天梦”

停留片刻

看,“珞珈三号01星”来啦

珞珈三号01星,发射!


1月15日11点14分,首颗互联网智能遥感卫星“珞珈三号01星”搭乘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中国太原成功发射入轨。15日晚上21点48分起,武汉大学遥感卫星地面站开始接收“珞珈三号01星”数传数据。截至目前,“珞珈三号01星”已在轨运行约313h,大约每1.5h绕地一圈。

图片

图片

图片

自顺利入轨后,“珞珈三号01星”已完成多轮科学实验功能测试,卫星运行平稳,状态良好,各系统功能正常,成像质量优良,纹理清晰,层次丰富,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团队已完成多模式成像任务编排、任务智能规划、在轨处理APP、数据接收与解码、目标信息提取等10余项智能遥感科学实验。

图片

▲卫星目标自动识别标注

“珞珈三号01星”是由武汉大学李德仁、龚健雅院士牵头的新一代互联网智能遥感科学试验卫星,卫星由地面互联网和5G集成,是推动国家PNTRC(定位、导航、授时、遥感、通信)天基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一次创新实践。

图片

图片

相比于过去的传统遥感卫星,“珞珈三号01星”实现了卫星与互联网、5G技术的集成,创立了智能服务应用新模式,支持用户从手机APP创建应用需求,通过手机应用程序APP动态部署开展卫星遥感数据在轨处理与实时传输的科学实验,提供用户终端的遥感信息实时智能服务,实现手机直接操控卫星,有利于推动遥感卫星服务大众化、商业化。同时,“珞珈三号01星”的星上在轨智能处理平台,能够为各个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星上在轨实验平台,大大提高研究人员开展实验的效率。

三大技术,创新!

此次发射的“珞珈三号01星”克服了诸多技术难点,应用到了三大创新性技术。

(1)智能亚米级多模态遥感卫星

珞珈三号01星的星下点空间分辨率达0.7米,可实现视频、推帧和推扫多种成像模式,卫星各项指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较强的对地观测能力。

通过手机APP和星地通信链路,实现全球范围遥感数据从获取、在轨处理到应用终端的分钟级遥感信息高效服务。

图片

图片

(2)在轨智能处理平台

以往研究人员需要先下载遥感卫星数据,再使用本地的处理器进行实验研究。“珞珈三号01星”能够为研究提供实时验证平台,搭建了智能遥感卫星从数据获取到实时信息服务全链路的验证平台,研究者可以将相关处理软件直接传输更新到卫星上进行实验。珞珈三号01星搭载了高性能GPU处理平台,在星上设计了开放的软件平台,配合用户实现软件上注、在轨安装。

图片

(3)星地-星间实时传输能力

“珞珈三号01星”通过在轨智能压缩算法,实现了影像高倍智能压缩,显著减少了星地-星间传输的数据量,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星地-星间实时传输缩短了遥感信息从数据获取到信息智能服务的时间周期,能够实现遥感信息的快速高效服务,充分展示了空间信息网络环境下遥感信息的智能服务能力。

图片

精英团队,携手同行

“珞珈三号01星”成功上天的背后,是武大人的辛勤努力与付出。团队由来自武汉大学不同学院的优秀学者组成,其中,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密教授担任技术总师;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教授)潘俊和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系、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教授肖晶任指导教师;团队的主要成员为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020级博士生戴荣凡、项韶和2021级博士生赵泉。

图片

▲团队成员开展卫星测控保障

在研发过程中,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博士生/戴荣凡

我主要参与珞珈三号01星遥感影像在轨处理和地面系统软件研制工作,围绕遥感影像的“快”、“准”、“灵”的智能遥感应用服务开展研究。随着用户对数据时效性要求不断提高,对有限的星地数传链路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我的想法是探索建立“星上获取与处理数据-有效信息下传”的处理模式,将关键处理算法迁移到星上进行在轨实时处理和信息提取。我的专业是电子信息技术,通过参与珞珈三号01星项目极大锻炼了我的科研和实践能力。

博士生/项韶

我主要负责珞珈三号01星的在轨信息提取与智能处理任务。目前,珞珈三号01星上部署了多种智能信息处理APP,包括云检测、目标检测、变化检测以及智能压缩等,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卫星不仅支持在轨灵活安装智能处理APP,还可以更新与卸载。通过参与珞珈三号01星的研制工作,意识到青年科技工作者应当以国家需求为己任,不畏艰难,勇于创新。

博士生/赵泉

我主要负责“珞珈三号”01星智能处理算法开发,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卫星在轨信息提取,快速响应满足用户的需求。通过参与“珞珈三号”01星的研制工作,我认识了许多不同专业和研究方向的师生,了解到一颗卫星的研制其实需要多个专业的交叉融合。

从0到1,不断精进

对于遥感卫星,人们早已不再陌生,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农业、林业、地质、海洋、气象、水文、军事、环保、城市规划、灾害应急等方面。

在武汉大学“珞珈”系列科学实验卫星研究图谱中,目前已有三种卫星。其中,“珞珈一号”是光学夜光遥感卫星,实现天基导航增强;“珞珈二号”是雷达视频卫星,弥补光学卫星的缺陷,解决天气条件不佳问题,继续实现天基导航增强;“珞珈三号”是互联网智能光学视频卫星,与地面互联网和5G集成,主要解决手机如何直接操控卫星问题。

2018年6月9日,武汉大学“珞珈”系列科学实验卫星规划的第一颗卫星——“珞珈一号01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是全球首颗专业夜光遥感卫星,并且具有天基导航增强功能,是卫星研究方面的一大突破。实验团队没有自得自满,而是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下一步的研究。

在研发“珞珈三号01星”时,需要接收卫星遥测数据,研究团队借助武汉大学地面站获取数据。但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因为成员此前主要学习的是测绘遥感方面的知识,没有学习过通信相关的知识,面对一个仅仅是简单的xml格式的txt,无法提取出需要的参数,更罔论处理数据并转发给系统识别。在一个从未接触过的新领域面前,团队成员没有气馁。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大家拓展学习了通信方面的知识,继续投入到了研究工作中。

图片

在研发过程中,团队遇到的另一个难题来自于接收设备的不完全匹配。在接收卫星遥测数据的时候,学校的地面接收站遥测数据会在每一帧前添加一定格式的帧头,无法被系统识别,致使实时显示监测数据无法实现。面对这一技术难题,团队成员齐心协力,不断钻研,最终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参与卫星研制项目,让我们了解到了卫星的测运控、卫星数据的生成与处理,让我们对卫星遥感数据的来源有了充分的了解与认识,揭开了卫星遥感的神秘面纱。”对于整个团队来说,研制卫星是挑战更是机遇。“研发过程是科研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是意志和心态的砺练,需要直面困难的勇气和锐意创新的思考。”在研究中,层出不穷的难题督促着团队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增强跨学科素养,在精进自我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未来,继续前行

在卫星发射的那一刻,团队成员陈俊博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够亲身经历这样一个意义重大的时刻。在这颗卫星背后,是院士们的高瞻远瞩,是老师们的呕心沥血,是每一位参与人员的辛勤付出。”

在整个研发过程中,武汉大学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为卫星研制提供了必要的经费、场地、设备、辅助人员等。

图片

“只有关注社会需求前沿,才能让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努力落到实地,走进人民生活。”带着这样的信念,研发团队数年如一日,潜心参与珞珈系列卫星研究,怀着“让珞珈卫星飞到太空中”的梦想不断前行。

截至目前,“珞珈一号01星”已经在轨运行了4年多,“珞珈二号01星”和“珞珈三号02星”也正在研制和测试中,预计在未来两年内发射。

查收!来自航天人的新年祝福

1“珞珈三号01星的发射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一个开始,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也将继续努力前行,做好并完善相关科学实验,将我们这颗星的科学价值发挥到最大化。最后祝大家兔年快乐、学业有成、事事顺心!”

2“张灯结彩挂灯笼,珞珈三号喜升空;科研重任未完成,吾辈仍需记心中。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我们航天人亦当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为智能遥感卫星的科学实验探索添砖加瓦,助力空天信息服务迈向更高台阶!祝大家前‘兔’似锦,大展宏‘兔’!”

图片

科学的脚步

在岁月长河里跋涉

武大科研团队

在太空中刻下印记

和珞珞珈珈一起

为珞珈三号”01星点赞

为其背后的武大人点赞



主管部门:
自然资源部
民政部
中国科协
京ICP备1403731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220号
主办:中国测绘学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江苏星月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3881448      邮箱地址:zgchxh1401@163.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花池西路28号西裙楼四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