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测绘大讲堂 >2024年 测绘大讲堂视频回顾 >第五期
报告专家:李清泉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发布时间:2024-07-25     来源:     浏览:2607次

李清泉_看图王.png

报告人简介:李清泉,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党委书记,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主任。长期从事精密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科学等研究,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针对变形测量面临的“测快、测全、测准”挑战,构建动态精密工程测量理论方法,在瞬时变形、表观变形和内部变形测量技术上取得开创性突破,发明研制公路、铁路、地铁、市政、水利等行业自主测量装备,成果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公路、铁路、地铁、水利等行业规模化应用,服务青藏铁路、冬奥会速滑馆、深中通道等国家重大工程。出版中英文专著《动态精密工程测量》等著作7部,发表SCI论文2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以及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

报告题目:外海深水沉管隧道管节安装定位关键技术

报告简介:沉管隧道采用工厂预制管节、安装船浮运、现场沉放对接的施工工艺,是跨江海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管节水下安装对接是沉管隧道施工的核心环节,对接精度要求达到优于2厘米/100米。当前,国内外均采用在管节艏艉安装高于水面的卫星测量塔,将水下定位转为水上定位,配合水下潜水员定位。随着国家开发海洋战略推进,海洋工程正向远海岸、大水深和无人化发展。水深增加导致测量塔变形增大,与管节变形的耦合进一步增大定位误差,现有方法无法满足未来更大水深沉管隧道建设需求。针对上述挑战,提出浮运卫星定位、沉放声学定位和对接光学定位的分级定位策略,利用声学作用距离大和光学测量精度高的特点,声学引导光学对接,实现大水深管节安装精密定位。未来将能应用于深水重力码头安装、水下基床整平、水下机器人定位、潜航器对接与回收等领域。


宣传视频

主管部门:
自然资源部
民政部
中国科协
京ICP备1403731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220号
主办:中国测绘学会    技术支持 :江苏润溪时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3881345      邮箱地址:zgchxh1401@163.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花池西路28号西裙楼四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