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会概况 >省级学会 >广东省测绘学会
广东省测绘学会召开“华南典型湿地资源遥感监测与管育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科技成果评价
发布时间:2025-01-16     来源:广东省测绘学会     浏览:5490次

近日,广东省测绘学会受广州大学的委托组织召开“华南海岸带湿地资源遥感监测与管育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

图片

广东省测绘学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楚群、自然资源部南海局教授高工谢健副局长、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水森、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赵耀龙副院长、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郭治兴等5名专家教授组成评价委员会。

与会专家听取了完成单位的成果汇报,观看了成果演示,审阅了相关文档,经质询和讨论,认为该项目面向华南湿地资源调查评估与生态保护修复的重大需求,以长时序多源遥感数据为基础,针对华南地区地表结构与过程复杂、多云多雨、人类活动干扰频繁等特点,构建了典型湿地资源遥感监测评估综合技术体系,建立了长时序、高时空分辨率的湿地资源数据集,开发了融合先验知识与湿地生态参数的专业分析模型,探究多时空尺度的华南典型湿地动态分布、演变规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评估了湿地生态服务价值,提出了典型湿地分区分类管育策略,为湿地调查监测和保护修复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评价委员会认为该项目的科技成果主要有三方面的创新点:一是构建了面向华南典型湿地的“天-空-地”遥感调查监测综合体系。研发了基于“光谱-几何-频率”三个维度特征的湿地逐级精细分类监测方法,提高了多云多雨地区长时序、高时空分辨率的湿地数据生产效率,解决了华南典型湿地遥感监测分类不清、过程不明、空间分辨率不高等瓶颈问题。二是研发了时空大数据驱动的湿地生态系统环境要素监测和服务价值评估技术方法。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多尺度湿地生态环境要素监测技术方法,建立了湿地类型与其生态服务价值相匹配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技术与流程,实现湿地环境要素监测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相互协同。三是建立了湿地受损评估诊断模型和湿地演变模拟模型,依托诊断结果与湿地演变模拟情景,建立了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管育分区,提高了湿地管育的针对性与科学性。

该项目的科技成果已在国内多个业务和管理部门得到应用,取得明显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推广前景广阔。

评价委员会认为该项目的科技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多云多雨地区湿地资源高时空分辨率监测、受损湿地诊断与分区管育策略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主管部门:
自然资源部
民政部
中国科协
京ICP备1403731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220号
主办:中国测绘学会    技术支持 :江苏润溪时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3881345      邮箱地址:zgchxh1401@163.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花池西路28号西裙楼四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