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会概况 >分支机构 >位置服务工作委员会
第七届工程监测技术大会圆满召开
发布时间:2025-04-07     来源:     浏览:3230次

为促进导航定位(北斗)与位置服务、遥感和测绘地理信息等智能化、数字化高新技术与装备在工程监测领域的应用,有效防范各类工程事故发生,保障工程安全建造和运维,在中国测绘学会、中国遥感应用协会、武汉大学、湖北省自然资源厅等单位的指导下,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测绘学院等于2025年3月26日至29日在湖北省武汉市联合召开第七届工程监测技术大会,会议得到湖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等大力协助,及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等大力支持。来自全国各地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科研机构、企业等单位近500人参加了会议。

大会开幕式由湖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监事长何保国主持,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姜卫平、武汉大学微信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齐乐、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建设工程遥感分会副会长徐前、中国测绘学会位置服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李刚分别主持了主题报告环节。

中国测绘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自然资源部原总规划师武文忠、武汉大学副校长龚威、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秘书长卫征、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总规划师、湖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理事长万滋仁到会指导并致辞。

0407-009-003.png

武文忠常务副理事长指出,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和涉民重大工程建设在全国已星罗棋布,对工程监测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工程监测技术的迅速发展,成为了继测量技术、地球物理探勘和其他辅助性技术之后的重要应用领域,对保障工程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和人民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今,随着数字化、人工智能、北斗定位、遥感、无人机以及物联网、大数据等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为工程监测技术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始终是工程监测的核心。而代表着新质生产力的新兴技术的应用,为解决传统监测数据的误差和不确定性等瓶颈提供了强大的助力。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程监测技术的融合更是推动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多种技术的融合将打破传统界限,创造出更高效、更智能的监测模式,为工程管理提供更加全面、准确和及时的技术支持,为工程的安全、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0407-009-004.png

会议特邀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成、中国工程院院士岳清瑞、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郝洪、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原司长苗前军、郑州大学学术副校长、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校校长邓中亮、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姜鹏、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孙希延、自然资源部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重点实验室主任汪云甲、武汉大学测绘学院院长姚宜斌、中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戴吾蛟、福建汇川物联网技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文分别作了相关主题报告。

3月29日上午,近70人在联合主办单位湖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的安排下,参观了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勘察院承办的现场观摩交流活动。观摩活动现场,勘察院项目经理刘胜向专家们介绍了武汉市框架网项目的意义和概况,包括项目的建设过程和重点技术。副总工程费亮对北斗关键技术进行了系列讲解,重点对“铁建之星”TJ系列单北斗接收机产品进行了宣传推介,引起了广大专家们的兴趣和关注,纷纷在现场和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本次现场观摩交流活动,是对北斗关键技术和单北斗接收机产品进行市场推广的实际行动,旨在提升单北斗接收机产品的知名度,拓宽宣传途径,为进一步拓展相关科创业务,加强业务合作交流,以及产品市场销售迈出了重要的步伐。

0407-009-005.png

主管部门:
自然资源部
民政部
中国科协
京ICP备1403731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220号
主办:中国测绘学会    技术支持 :江苏润溪时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3881345      邮箱地址:zgchxh1401@163.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花池西路28号西裙楼四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