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中国测绘学会低空开发与利用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武汉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测绘学会指导,中国测绘学会低空开发与利用工作委员会主办,武汉市测绘研究院与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海克斯康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青岛)有限公司协办,吸引了来自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的100多位专家学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等重量级嘉宾应邀参会,共同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
工作委员会成立仪式
凝聚共识,共启新篇
成立仪式由武汉市测绘研究院院长曾浩主持。曾院长首先对出席大会的领导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低空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引擎,此次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将团结各方力量与智慧,全力打造低空经济生态圈与朋友圈,推动低空经济迈向新高度。
湖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监事长何保国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低空经济快速融入城市治理、产业升级和民生服务。但同时,空域资源管控、技术标准统一、安全风险防范等挑战亟待解决。中国测绘学会成立低空开发与利用工作委员会意义深远,将汇聚多方智慧,破解技术与制度难题,推动低空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测绘学会综合处副处长齐阳宣读《关于同意成立中国测绘学会低空开发与利用工作委员会的批复》及首届委员会组建名单,明确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必胜教授担任主任委员,委员会挂靠单位为武汉市测绘研究院。
新任主任委员杨必胜在发言中提出,委员会将以“服务国家战略、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融合”为宗旨,重点在构建低空经济数字生态、深化场景应用示范、完善标准规范体系三个方向发力,为国家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中国测绘学会专职副秘书长马志勇指出中国测绘学会基于“两支撑两服务”宗旨成立低空开发与利用工作委员会。强调委员会要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委员会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部署紧密契合;主动搭建平台,将委员会打造成为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和经济合作纽带,提高工委会影响力;夯实发展基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主旨报告与技术交流
前沿洞察,共话未来
在主旨报告与技术交流环节由低空开发与利用工委会主任杨必胜教授主持,四位权威专家分享了低空经济与地理信息融合发展的前沿成果。
1.李清泉院士以“低空经济与地理信息新质生产力培育”为题,系统阐述了低空经济发展前景。他指出,数字化管理、智能网联、智能运行管理、运行安全保障等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技术。同时,地理信息与低空经济的优化组合和深度融合具有极大潜力,能够培育出适应新发展需求的新质生产力,推动低空经济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
2.武汉大学唐炉亮教授做了“城市级低空航路地图高精度构建技术”报告分享。他强调,“飞行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时代命题,没有安全的航路,就没有低空经济的未来”。为此,团队进行相关技术突破,重构低空航路的建图范式,成功研发了首个城市级低空航路地图(武汉市)及低空航路平台“天路图”,支撑城市百万级低空飞行安全。
3.彭清山总工详细介绍了武汉市测绘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城市智眼”低空无人机遥感监测平台。该平台通过“1+1+1+N”体系(一套监测网络、一个云控平台、一套算法库、N个应用场景),已在自然资源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应急保障、重大活动保障等领域形成成熟解决方案,为低空政务监管提供了武汉样本。
4.刘楠总经理围绕“实景三维赋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展示了海克斯康低空经济综合解决方案,涵盖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及服务等方面,强调实景三维技术作为数字底座对低空经济全链条发展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其在低空航路规划、应急救援等场景中的创新应用。
工作讨论
群策群力,擘画蓝图
工作讨论环节由低空开发与利用工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唐炉亮教授主持,与会代表围绕低空经济发展中的技术瓶颈与制度壁垒展开热烈交流。与会代表提出加强多源数据融合与智能分析,提升低空目标监测精度,建议加快制定低空飞行安全标准,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
展望未来
协同创新,共推低空经济发展
展望未来,低空时空数据要素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与数字底座,支撑和保障未来城市百万级低空飞行安全,低空经济产业生态逐步完善和发展,低空遥感技术与装备,有望成为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