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会概况 >省级学会 >吉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参观建大产学研教基地 科普现代产业创新知识
发布时间:2025-06-20     来源:吉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浏览:1751次

6月8日,吉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在系列科技活动期间,组织参加“南方杯”2025年吉林省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开幕式的领导、指导老师和部分参赛选手参观了吉林建筑大学现代产业学院产学研基地,学院院长林楠亲自担任讲解,为参观者展现基地产教融合成果,科普现代产业知识。

图片

聚焦现代产业的显著特点

吉林建筑大学产学研基地依托该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其前身为BIM学院、遥感应用产业学院和数字建造产业学院,2023年9月合并后形成一体两翼多平台发展模式。在这里,智能建造、遥感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实验室不再是封闭的学术孤岛,而是与长光卫星、南方测绘等行业龙头企业深度绑定的创新枢纽。由此可以看出,现代产业的显著特点就是秉持深接地气的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创新发展。

图片

在产教融合区,学生们正在学习和操作的无人机航测仿真系统、机载激光雷达设备,这正是现代产业学院与南方测绘深度合作的成果。还有与长光卫星共建的遥感数据智能处理中心,直接接入吉林一号卫星的实时观测数据用于教学和实验。这种“实验室即车间、项目即课题”的培养模式,让学生从大一起就能接触真实的产业新技术,实现了从课堂到产业的无缝衔接。

在赛事赋能区A509实验室里,参加大赛学生正通过南方测绘的虚拟仿真系统模拟进行山地地形测绘任务。这次“南方杯”大赛设置了数字测图仿真等四大项目,完全对标行业核心技术,以赛促学激活了学生们的创新基因。大赛不仅是竞技场,更是产学研成效的展示窗口。

图片

产学研用协同的生态样板

在平台聚力区,基地展示了与22家企事业单位共建的校外实践基地模型。在省教育厅和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指导下,他们构建了“政府搭台、学会引导、高校育才、企业用才”的闭环生态。比如与省自然资源厅合作的“黑土地保护监测”项目,整合了长光卫星的遥感数据、学校的AI算法和省地矿测绘院的实地验证能力,成果入选了2024年吉林省十大科技成果转化案例。

林楠院长说,我们的遥感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既是省级科研平台,也是南方测绘集团的人才培养基地,企业工程师每周来校授课,学生每年参与企业项目达30余项。这种“双师型”师资与“项目制”培养,让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90%以上,其中60%进入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头部企业。

图片

锚定低空经济与智慧城市新赛道

参观结束时,林楠院长总结道,从精密仪器到测绘无人机,从创新课题到技术标准,这里既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也是人才成长的“加速舱”,为吉林省数字化转型注入源源不断的“地理信息力量”。展望未来,随着“数字吉林”战略推进,建大现代产业学院正锚定低空经济与智慧城市新赛道,将深化专业改革,创新教学体系,为测绘地理信息发挥“两支撑、两服务”作用,培养具备创新、求实、奉献、协作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支撑教育强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需求。

主管部门:
自然资源部
民政部
中国科协
京ICP备1403731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220号
主办:中国测绘学会    技术支持 :江苏润溪时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3881345      邮箱地址:zgchxh1401@163.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花池西路28号西裙楼四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