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分会2025工程测量工匠专家报告会在池州学院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AI赋能测绘,传承工匠精神”为主题,汇聚了行业专家、高校学者及师生代表等,共同探讨测绘工程智能化转型与人才培养新路径,为新时代测绘教育发展注入了创新动能。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分会秘书长谢征海,副秘书长关伟;池州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张赛;池州市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理事长张新民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
池州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张赛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介绍了学校发展沿革、办学定位及学科建设成果等,他表示,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化“新工科”建设,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为行业输送兼具技术硬实力与人文底蕴的复合型人才。
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分会秘书长谢征海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当前测绘行业正经历从“人力密集型”向“智能驱动型”的深刻变革,AI技术已渗透至数据采集、分析、建模全链条。他强调:“工匠精神是测绘行业的根基,而AI则是拓展边界的翅膀。唯有将技术革新与传统精神深度融合,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的‘数字工匠’”。
在专家报告环节,各位专家围绕主题展开了精彩分享。第二届工程测量工匠、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树东以“现代工程测量技术方法综合应用分析与项目实践”为题,系统展示了工程测量的深厚技术积淀与解决复杂问题的系统思维,诠释了精益求精的职业境界。第二届工程测量工匠、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储征伟则通过智慧监测典型案例,生动阐述了基础设施监测如何依托技术创新实现业务升级,彰显了AI赋能产业的巨大潜力。第一届工程测量工匠、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教授黄声享结合港珠澳大桥建设实践,解析高精度沉管安装定位技术中的“工匠密码”,彰显了测绘人“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本色。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环境与测绘学院教授高井祥则前瞻性地提出“AI+测绘教育”变革方向,建议高校构建“虚实结合”的实训体系,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复杂工程场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南京工业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李明峰通过“测绘学科创新创业大赛实践”案例,鼓励师生突破学科边界,探索“测绘+地理信息+人工智能”的交叉创新路径。江苏海洋大学海洋技术与测绘工程学院教授焦明连则聚焦“学科交叉、产教一体、AI赋能”,介绍了海洋特色测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在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向专家提问,涉及 AI 技术学习路径、工匠精神培养方法、行业就业前景等多个方面。专家们耐心细致地一一解答,为同学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不仅了解了 AI 技术在测绘行业的最新应用,拓宽了专业视野,更深刻体会到了工匠精神的真谛。
本次报告会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更是一次工匠精神传承与弘扬的生动实践,标志着测绘工程领域“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生态圈的进一步拓展。工程测量领域的杰出工匠们分享了他们的奋斗故事与职业坚守,激励了青年学子树立技能报国、技能成才之志,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