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已建成基本完善的遥感对地观测体系,卫星遥感技术深入服务自然资源、生态环保、国土安全等领域,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万物互联时代,遥感大数据与新一代人工智能(AI)技术的融合,正在推动遥感技术向智能化、大众化转型,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能。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团队在《遥感学报》发表最新论文,系统提出人工智能应用于遥感智能解译的七大准则,为遥感与AI深度融合指明方向。
研究背景
近十余年,中国遥感卫星技术飞速发展,2022年对地观测数据规模已突破150 PB。然而,传统遥感解译方法高度依赖人工经验,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难以应对PB级数据的实时处理与精准分析需求。在此背景下,新一代人工智能(AI)技术凭借其强大的数据挖掘能力与自适应学习机制,为遥感数据的智能化解译开辟了新路径。本文深度融合自然地理规律、地物多维度特征及行业实践经验,系统提出构建新一代AI驱动的遥感智能解译体系时需遵循的七大核心准则。
七大准则解读
准则一:遥感大数据解锁AI潜力
AI擅长于从海量数据中识别和挖掘出隐藏的分布模式和关联性,但当前AI遥感模型多基于单一平台、局部区域的数据进行训练。未来AI遥感解译方法需要同时处理多平台、多尺度、多分辨率和多时相的遥感数据,以智能识别和提取关键信息。此外,AI在遥感大数据中的能力涌现,除了体现在算法性能的提升上,更应体现在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对新知识的发现能力上,使得AI能够处理更加复杂的遥感解译任务,更加全面和深入地揭示地物特征和变化规律。
准则二:知识驱动深化遥感应用
传统人工智能技术是数据驱动(data-driven)的,依赖于从大量影像及高质量标注中拟合数据分布,往往缺乏对遥感地理规律的深层次理解。基于地物的空间特性,将地理知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可以赋予机器地理认知和理解的能力,从而实现更精准和高效的遥感分析和应用。另一方面,遥感数据的分析往往涉及复杂的地理过程和环境变化。知识驱动的AI方法能够通过模拟这些过程,提供对复杂问题的深入理解和解决方案,进而拓展到更多实际应用场景。
准则三::几何建模与物理反演综合实现精准遥感
通过综合建模遥感图像的几何特性(位置、尺寸和形状等空间属性)与物理特性(辐射特性、光谱特性以及时相特性),AI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遥感数据。例如,结合坡度、高程等几何信息与物理模型,可以有效地区分高山区域的针叶林和阔叶林等不同植被类型。在城市环境中,整合建筑物的高度信息,可以从遥感影像中精确提取建筑物轮廓,有效克服阴影和树木遮挡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通过几何建模确定地物的空间分布,并结合物理反演分析地物的时序光谱辐射特性,可以提高地物识别和分类的准确性,使得AI技术在遥感地物监测方面更为精确和高效。
准则四:构建遥感本体语义数据库
卫星遥感中的地物目标可以分为自然地物与人工地物。自然地物如森林、草地等具有分形不确定性,难以准确定义自然地物边界并标注对应像素的类别。人工地物则边界清晰,可以轻易 进行地物类别标注。因此,AI 算法在处理时,应当对自然地物和人工地物采取区别对待的方式。可以构建遥感本体语义数据库,通过详细描述遥感影像中的各类概念、实体,以及它们所存在的层次关系和关联关系,助力 AI 模型学习并理解自然地物复杂多变的特性。除此之外,还能通过引入新的属性和关系,实现对分类的进一步细化与补充,进而有效地区分自然地物与人工地物,切实提高遥感图像解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准则五:多源多时相数据综合理解
发展多源多时相遥感综合理解框架,实现一个框架同步完成地物分类、融合和变化检测。该框架通过集成不同传感器和时间点的遥感数据,自动识别和区分地表的变化区域与不变区域。对不变区域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利用时间序列分析和时空插值技术,提高数据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进而增强模型对于细微地表特征的捕捉能力,确保分类结果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最终,该框架将生成高时空分辨率的地物分类结果,从而实现对遥感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应用。
准则六:“场景—目标—像素”层次化解析
相比自然图像,遥感影像特有“场景—目标—像素”层次结构信息(如机场场景-飞机型号-涂料光谱)。设计AI算法时可以借鉴人类视觉系统 的“由粗到细”的等级特性建模遥感影像的层次结构信息,使AI算法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解释遥感影像中的复杂层次结构,从而提升地物信息解析的精确度和效率。
准则七:质量智能诊断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大气条件变化、地表复杂、模型鲁棒性差等因素都会导致AI解译结果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AI遥感解译的质量智能诊断,为遥感产品提供量化的置信度评分,帮助用户快速识别分类结果中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人工审查与干预。这一过程不仅能提高遥感产品的准确性,还能为人工智能模型提供反馈信息,帮助模型从干预中学习并优化其分类与诊断能力,进而够使AI遥感解译更好地服务于实际应用需求。
未来展望:遥感AI驱动新质生产力
新一代的AI遥感技术需要综合考虑遥感的几何与物理特性,结合地理知识从不同传感器、不同时间收集的遥感大数据中,以“像素—目标—场景”的层次化形式从标准化、语义化的遥感本体语义数据库中学习,深度挖掘多维度遥感影像中的地表动态信息,实现一个框架同步完成地物分类、融合、变化检测,最终输出高精、可靠的遥感解译产品及其质量诊断,为遥感与多学科交叉研究和决策制定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