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持续推进实景三维技术在基层的创新应用,在三江侗族自治县、金秀瑶族自治县、藤县等试点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推动民族团结、城市规划、应急救援等各项工作,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典型案例。
三江侗族自治县在试点工作中,将全县建筑以“数字孪生”形式植入虚拟世界,实现县城、主要景区、集中居民区实景三维数据全覆盖。通过应用该技术评估少数民族村寨风雨桥、鼓楼和古民居等建筑,该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成果实现“一张图”管理,促进了特色古建筑数字化存档保存、民族团结进步宣教方式创新及民族事务信息化管理等工作。
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构建的三江县高秀村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
金秀瑶族自治县依托实景三维应用平台和国家新型基础测绘建设广西试点实景三维浏览器,为旅游发展规划提供技术支撑。规划人员无需实地踏勘,在平台上即可查看项目选址位置、地类、周边环境和地形地貌,有效提升了项目规划设计的工作效率和科学性,促进圣堂山景区改造升级、山水瑶城景区风貌改造、瑶久黎文旅等项目建设。
位于桂东的藤县,则将实景三维技术成功应用于防灾减灾领域。利用主城区城市级及地形级实景三维数据,套合洪水水位、地质灾害隐患点、居民点、水利等信息,该县构建了精准的灾害分析模型,使实景三维技术在汛期实战中起到关键作用。相关部门基于三维场景进行洪水淹没范围测算、灾情发展推演和救援路线规划,为防汛救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提升了应急响应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广西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试点项目的成功实施,验证了实景三维技术在基层应用的可行性,为在全区范围内推广积累了宝贵经验。下一步,该厅将持续深化应用,融合轻量化、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将实景三维推广至更多领域和部门,为数字广西建设提供统一的时空数据基础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