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测绘院依托卫星遥感影像人工智能解译提取系统,高效完成某重点项目无人机航飞影像解译工作,精准提取并统计区域内灌木林覆盖情况,为该项目推进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据介绍,在测绘领域,灌木林覆盖范围提取属于典型的“精细活”,既对解译精度有严苛要求,又需投入大量时间成本。若按传统人工目视模式解译,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完成0.25平方千米影像解译也需2~3天。
”以此推算,该项目40平方千米左右任务核心解译,至少需要320多天。漫长的周期、高昂的成本,叠加人眼判读存在个人主观与疲劳度问题,难以满足委托方提出的‘高精度+高效率’双重需求。”新疆测绘院有关负责人表示。
面对挑战,新疆测绘院迅速组建团队攻关。该团队从人工智能解译系统算法模型中,筛选出与灌木林特征相似度较高的基础模型,再结合灌木林影像特点,搭建“样本生产一智能解译一补充优化”架构,分组开展针对性模型优化训练。
样本质量决定解译精度。该团队累计制作高质量样本超2万个,持续提升样本精细度与覆盖广度。经过20天近7000批次迭代训练、验证与对比分析,模型参数逐步趋于稳定,解译精度完全达标。最终,针对两批共计15.52万张无人机海量影像数据,优化后的模型仅用1天便完成全部灌木林自动识别解译与图斑矢量化,彻底打破了传统人力作业局限,工期优化率达93.56%,为后续工作推进节约大量时间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