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全国首个聚焦空天智能领域的院士科普工作室——“李德仁院士空天智能科普工作室”在湖北武汉正式签约成立。这是武汉市设立的第十家院士科普工作室。中国首批航天员吴杰,武汉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若光,中国航天基金会副理事长侯秀峰,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查雄权等出席启动仪式。活动由武汉市科协副主席袁艳斌主持。
本次启动仪式以“行走的航天思政课”为主题,融合科学普及与精神传承。活动伊始,与会嘉宾与新洲区双柳街挖沟中学的学生共同参观了“为国铸剑: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事业”展览。珍贵的历史影像和文献资料,生动展现了钱学森先生冲破阻力毅然归国、奠基中国航天事业的赤子情怀与奋斗精神,为活动奠定了爱国奉献、科技报国的基调。
随后,中国首批航天员吴杰为学生们带来题为《中国载人航天辉煌历程》的科普讲座。他从“万户飞天”的探索精神讲起,系统梳理国内外航天发展脉络,并以“卡门线”为例阐释航空与航天的区别。结合亲身经历,吴杰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航天员在太空面临的挑战与科技突破,深刻解读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点燃了青少年的航天梦想。

在“与航天英雄面对面”互动环节,吴杰、张若光、侯秀峰、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专家杨跃与学生们零距离交流。针对学生提问,吴杰强调航天员依靠的是坚定的国家信念与责任担当,并鼓励大家磨炼意志;侯秀峰号召学生学习钱学森的系统工程和大成智慧教育理念;张若光分享了在汉院士逾90人的喜讯,勉励青少年脚踏实地;杨跃则介绍了武汉造“快舟”火箭快速机动发射的技术优势。专家们的分享兼具知识性与启发性,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科学的种子。
签约仪式上,张若光、侯秀峰、查雄权共同签署了“李德仁院士空天智能科普工作室”共建协议,标志着工作室正式启动运行。该工作室由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航天基金会、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三方共建,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武汉大学李德仁教授领衔。工作室将汇聚航天科技领域专家,通过多样化科普活动和作品开发,传播航天知识、点燃青少年创新热情,搭建连接国家战略、产业前沿与社会公众的桥梁,着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2026年中国将迎来航天事业创建70周年。李德仁院士空天智能科普工作室的成立,不仅标志着高能级科普平台落地武汉,更是“行走的航天思政课”的生动实践。它将宏大的航天叙事转化为激励成长的力量,既致敬钱学森等先辈的赤子之心,也为新时代青少年开启探索宇宙之窗。工作室的启航,将进一步推动武汉深耕空天科普沃土,让航天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为航天强国建设培育坚实后备力量。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2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