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测绘学会边海地图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边海委”)在中国测绘学会的领导下,以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中国测绘学会“把方向、强基础、抓重点、拔亮点、谋发展、促落实”工作主线,深入开展边海地图研究,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科发展,推动成果应用,积极为社会公共服务提供决策支持。
顺利转换挂靠单位,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古人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做好边海地图研究工作,就应该有适当的组织机构和人员。为进一步发挥自然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以下简称“审图中心”)业务优势,更好的推动边海地图研究工作,经边海委主任委员王家耀院士提议、审图中心申请、中国测绘学会批准等程序,审图中心成为边海委挂靠单位。在10月份江苏苏州举办的边海委学术年会上,宋超智理事长和王家耀院士共同为边海委挂靠单位进行了揭牌,并分别作了重要讲话,挂靠单位审图中心张文晖主任也作了表态发言。
与此同时,边海委不断壮大队伍,积极补强不同领域专家学者。增补了地图审查机构、地图学、地理学等领域13名专家为副主任委员或委员,选配1名兼职秘书。
点燃思辨火花,积极组织学术交流
活跃学术思想,开展学术交流,推动边界与海洋地图专业发展是边海委的核心职责。2019年10月14日,边海委召开了2019年学术年会,50多名专家学者参会,中国测绘学会宋超智理事长到会祝贺。会上,边海委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梳理,汇报和部署了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会议邀请了外交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等有关专家就我国边海形势及中印边界及地图的相关问题展开了学术交流。
此外,边海委还积极与其他分支机构共同承办中国测绘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中的分论坛,以“穿越时空的地图之路--地图的过去、现在及未来”为主题,广邀古代地图、边疆地图、海图、地图出版、地图审查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分享,王家耀院士更是从哲学角度论述了地图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将此次学术盛宴推向了高潮。
各专家学者通过积极研讨,在地图史研究的创新、专业化的边海地图研究方法、怎样看待近年来地图史研究中的争议性问题、地图史研究的人文与科技等方面,形成一系列系统性、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鼓励支持转化落地,委员成果喜报频传
边海委鼓励和支持各委员积极将研究成果转化落地。副主任委员徐永清学术专著《地图简史》于2019年5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并入选2019年度“中国好书”。作者用独特的视角,通俗的文笔,翔实的资料勾勒出自古代至19世纪地图发展的历史,详解纷繁瑰丽的地图作品,历数古今中外地图学家、地理学家、测绘学家和航海学家的传奇故事,描绘出全球地图的宏阔长卷。副主任委员韩昭庆参与编写的《中国历史自然地理》获“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二等奖。该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为部委级学术成果奖项,是目前中国历史学界的权威荣誉奖项。
充分发挥作用优势,建言献策社会公共服务
边海委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和专家学者优势,积极为咨询评估、政策建设等重要的社会公共服务建言献策。边海委主任委员王家耀院士承接了2项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项目“时空大数据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发展战略咨询研究”和“地理信息产业融合发展战略研究”;边海委20余名委员应邀参加公益性标准地图服务专家座谈会,从各自不同的专业角度和实践出发,对公益性标准地图及服务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积极为社会公共服务建言献策。
重整编辑力量,蓄力出版专业集刊
《地图研究》集刊是拟由边海委、审图中心联合主办的以地图文化、历史、科技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专业集刊。为此,边海委专门成立了编辑委员会。为进一步推进集刊顺利编辑、出版,2019年8月,在审图中心组建了《地图研究》编辑部,配备了4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组稿、编辑等具体工作,力争创刊问世,并成为行业的权威刊物。
2019年,边海委成果丰硕。2020年,在中国测绘学会的带领下,在各位委员和业界专家学者的支持下,边海委必将披荆斩棘,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