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内容分类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专题
专题(四)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经验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0-06-04     来源:武大吉奥     浏览:13985次


【摘要】社会治理面临的痛点问题,需要政府、市场、公众等多方参与共同解决。全国各地竞相开展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可谓“百花齐放,各有千秋”。全国各地有哪些值得学习借鉴的社会治理创新经验?本篇将为您一梳理(建议收藏)。

1.1 东城区网格化城管开启城市管理新篇章

作为一种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网格化管理首先出现于北京市东城区。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首创了万米单元网格的城市管理模式并取得了良好成效。网格化、监管分离“双轴心”管理模式,解决了城市管理机制难题,随后三年在全国分3批共51个城市(区)进行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推广。

十多年里,网格化管理已成为城市基层管理的普遍模式。通过科学划分网格、确定管理部件和事件、建立闭环管理流程、绩效考核评价等一套扁平化管理标准体系,将城管工作的监督与管理联结成有机责任链条,有效规范了体制内各级各类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

1.2 上海“一号课题” 推进基层体制大改革

2014年底,上海市推出“一号课题”,开展基层体制改革,形成“1+6”系列文件,让这个国际大都市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交出一份亮眼答卷。其中,“1”是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6”是涉及街道体制改革、居民区治理体系完善、村级治理体系完善、网格化管理、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工作者的6个配套文件。方案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权力下放”,让基层发挥出真正实效。

1.3 杭州基层治理 “四平台”“六和塔”工作体系

2018年,杭州市推出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和便民服务“四个平台”建设,推动更多的行政资源向镇街倾斜。打造出“党建领和、社会协和、专业维和、智慧促和、法治守和、文化育和”的市域社会治理“六和塔”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2019年以来,杭州市打造了“一址六柱”的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塔基”——统一地址,覆盖杭州全市15个区县、195个镇街、9885个网格,楼幢户室地址800万余条。作为“智慧促和”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地址数据成果已应用于商事主体登记、数字门牌、流动人口信息申报、水电气开户登记等多个领域,为杭州“城市大脑”提供新动能,破解了杭州市域社会治理科技应用和效能提升问题。

1.4 深圳“一基五柱、百平台、千应用” 块数据多元共治

作为改革开放窗口的深圳,专门出台《关于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的工作方案》。如今,深圳645个社区全部建立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为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社会组织超过1万多家,专业社工超过8000人,通过多元共治,破解社会治理难题。

网络时代背景下,智能化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牛鼻子”。深圳在全国首创,为每一栋建筑物赋予25位的“身份号码”,建立了权威、准确的全市统一地址库,包含1100多万间(套)房屋。同时,构建了以“人口、法人、房屋、通讯、事件”为内核的块数据,打造“一基五柱、百平台、千应用”社会治理智能化支撑体系,实现了底数下沉、信息共享、多方联动、快速响应、工作留痕,有效解决了基层治理服务和管理对象“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信息不准”的问题,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1.5 厦门市湖里区探索新时代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模式

湖里区把小区治理作为“书记工程”来抓,在居民小区建立以党建引领,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多元参与,权责明晰的多层次治理体系,解决群众关心的居住条件、社区环境、公共活动、物业管理、公用设施和便民服务等问题,实现政府治理、物业管理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增进居民对所在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为此,湖里区出台了小区治理“1+4+N”系列实施文件(“1”是一个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总体指导性意见,“4”是小区党支部建设、小区业委会建设、物业管理、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四个重点框架性文件,“N”是指小区秘书、小区医生、小区城管、小区警察、小区调解员、小区律师等系列配套规范性方案),从制度层面确定了小区党组织建设的地位、目标和作用。

1.6 武汉“建圈入群”,群众在上网、服务就到网上

基层治理重难点集中在如何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处理群众诉求等方面。十五年来,从江汉区城市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平台,到市长专线12345、社会管理“三网融合”(城管、社管、综合网)、网上群众工作部、民呼我应,武汉始终广泛听纳群众诉求,不断拼成社会治理一张蓝图。

2018年,武汉实施“建圈入群”、“武汉微邻里”、“网红网格员”等具体行动,完善市、区、街道、社区、网格五级联动网格化工作机制,力争实现“群众在上网,服务管理就到网上”,倒逼社区治理体系重构。精准服务老百姓、化解基层矛盾的体制逐步健全,社区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1.7 北京“街乡吹哨、部门报到” 推动基层条块联动

2018年,北京市实施党建引领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紧紧围绕“赋权、下沉、增效”,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街道和社区在基层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将街乡这个“块”与职能部门这个“条”联动起来,让执法力量集中到基层一线、广大群众身边去解决问题。

结合街道“大部制”改革,赋予街道包括辖区设施规划编制、建设和验收参与权在内的六项权利,街道作为执法主体可以直接开展执法工作,真正解决“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现状。

1.8 总结:一核多元、科技赋能,共同参与基层治理

2019年,人民网、法制日报分别组织了城市社会治理创新评选工作,一共有207个市/区参与。其中“党建”、“多元”、“网格”主题词出现频率最高。可以看出,全国在推动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创新,构建社会治理体系中,党建引领多元参与“一核多元”的重要性。

纵观全国社会治理情况,各省市地区都在不遗余力地激发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其最终目的是调动各方力量,合力画出社会治理“同心圆”“共同体”。网格化管理、块数据共治、感知大数据等数字化、信息化治理方式,将帮助如齿轮般紧密相连的“一核多元”社会治理体系真正运转起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擎驱动”赋能基层多方力量,建立价值链共同体,推动各项便民服务、文体活动“一呼百应”,全面激发多元社会力量。



主管部门:
自然资源部
民政部
中国科协
京ICP备1403731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220号
主办:中国测绘学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江苏星月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3881448      邮箱地址:zgchxh1401@163.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花池西路28号西裙楼四层